5月25日,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.4283,調升125個基點,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.4408。離岸人民幣當日早間兌美元,一度達到6.4018。 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年初至2月中旬,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強勢上揚,自6.5408升值至最高6.43水平。從2月下旬至3月底,人民幣匯率承壓下挫,區(qū)間貶值幅度約1.8%。4月以來,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(xù)升溫,累計升值幅度超2%。 對于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,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,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美元指數(shù)出現(xiàn)明顯波動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的主因;中美兩國經濟增速表現(xiàn)的差異是匯率波動背后的基本面因素;中美兩國貨幣政策方向及力度的差異,導致中美利差波動則是匯率波動的政策面因素。 談及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,唐建偉表示,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雙向波動特征,延續(xù)穩(wěn)中略升的趨勢,全年匯率升值幅度預計將明顯小于2020年。 中銀證券分析師管濤表示,4月份以來,在美債收益率回落、美元指數(shù)走弱背景下,人民幣匯率掉頭向上升破6.50,并創(chuàng)下2018年7月份以來最高。 但4月份人民幣匯率均值、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(shù)均較上月下跌,顯示匯率變動對企業(yè)的財務影響和出口競爭力的影響有所緩解。雖然人民幣匯率升值重啟,4月份人民幣匯率預期以及離岸匯率相對在岸匯率仍然偏貶值方向,再次說明人民幣升值不等于有升值預期。 在匯率預期基本穩(wěn)定情況下,境內外匯市場結匯意愿減弱、購匯意愿增強。 4月份,銀行即遠期(含期權)結售匯順差收窄至20億美元,反映出境內外匯供求關系繼續(xù)改善,主因在于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減少,其中貨物貿易結售匯轉為逆差又是主要貢獻項。同期,貨物貿易進出口差額、涉外收付款差額仍為順差,但順差順收缺口再次擴大。4月份,受貨物貿易順差順收缺口擴大影響,國際收支口徑的跨境資本偏流出壓力加大。同期,受益于我國債市吸引外資增加,跨境組合投資轉為凈流入。統(tǒng)計口徑差異導致兩項指標反映的資金流動方向相反。2020年6月份以來,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持續(xù)升值——階段性貶值——升值重啟的過程,企業(yè)管理匯率風險的需求和能力明顯加強。當前,銀行代客結售匯中的遠期結售匯履約占比、遠期結售匯對沖比率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。 人民幣又到重要關口 哪些行業(yè)有望受益? 航空、旅游消費等外幣負債消費類。西部證券認為,航空公司由于采購飛機航材而承擔較多外幣負債,其償債壓力將會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得到降低。此外,隨著未來新冠疫苗問世,全球交流將恢復至疫前水平,國際間商旅需求的增加將為航空公司帶來顯著業(yè)績修復。此外人民幣升值也能夠提高居民購買力,疊加此前受疫情影響的消費抑制,一旦海外疫情緩解,境外旅游將有望迎來顯著增長,航空、機場及旅游等相關行業(yè)將顯著受益。 造紙包裝:我國是全球最大紙漿進口國,造紙也是第三大的用匯行業(yè),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造紙企業(yè)降低成本。 能源資源品:全球石油、原油、有色金屬等能源資源品主要以美元計價,人民幣走強將降低我國工業(yè)生產原材料成本。 金融地產: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強而導致熱錢大量增加,國內地產、債權等資產價格也將上升。 |